来源:好医术心课堂 胸痛是一种常见而又能危及生命的病症,造成胸痛的原因复杂多样,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主动脉夹层、肺栓塞(PE)、气胸、心包炎、心包填塞和食管破裂等。那么,如何快速准确诊断胸痛,避免误诊和漏诊呢?小编整理了能够辅助确诊胸痛的7项检查,供大家参考。 一、胸痛的处理流程 胸痛按严重程度分高危性胸痛和低危性胸痛,它作为多种疾病的首发症状,其中隐匿着一些致命性疾病。胸痛的病情千变万化,危险性也存在较大差异。对于致命性胸痛的鉴别与诊断,意义非常大。因为如果不及时的区分,并采取相应的治疗,会耽误最佳的抢救时间。 对于胸痛是一种常见的症状表现,大多数临床医生都熟悉其诊断流程,医院都相继成立了胸痛中心,下面是胸痛发生后的处理流程(图1). 图1、胸痛的诊断流程△ 二、胸痛临床常用检查及意义 1、心肌损伤标志物 传统心肌损伤标志物包括cTn、CK-MB、肌红蛋白等一系列反映心肌细胞坏死的生物分子。近年来,多种新型生物标志物如缺血修饰蛋白、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等也逐渐应用于临床。 ①肌红蛋白起病后2小时内升高,12小时内达高峰;24~48小时内恢复正常。②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起病3~4小时后升高,cTnI于11~24小时达高峰,7~10天降至正常,cTnT于24~48小时达高峰,10~14天降至正常。这些心肌结构蛋白含量的增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指标。③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升高。在起病后4小时内增高,16~24小时达高峰,3~4天恢复正常,其增高的程度能较准确地反映梗死的范围。 对心肌坏死标志物的测定应进行综合评价。如肌红蛋白在AMI后出现最早,也十分敏感,但特异性不很强;cTnT和cTnI出现稍延迟,而特异性很高,在症状出现后6小时内测定为阴性则6小时后应再复查,其缺点是持续时间可长达10~14天,对在此期间出现胸痛,判断是否有新的梗死不利。CK-MB虽不如cTnT、cTnI敏感,但对早期(4小时)AMI的诊断有较重要价值。 2、D-二聚体 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在纤溶系统作用下产生的可溶性降解产物,为特异性的纤溶过程标志物,可作为急性肺栓塞的筛查指标。D-二聚体ug/L,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血栓栓塞症。 3、心电图 所有因胸痛就诊的患者均需进行心电图检查,首份心电图应在接诊患者10分钟内完成。心电图是诊断缺血性胸痛的重要手段。 4、超声心动图 超声心动图也是一项诊断胸痛患者的重要无创检查,如果发现新发的室壁矛盾运动、主动脉内出现游离内膜瓣、右心扩张并室间隔左移呈“D”字形等,可有助于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及急性肺栓塞的诊断。对于其他非致命性胸痛,如应激性心肌病、心包积液等,超声心动图也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5、心脏负荷试验 心脏负荷试验包括平板运动试验、负荷超声心动图、负荷心肌核素灌注显像。各类负荷试验均有助于协助排查缺血性胸痛,但是,对于存在血液动力学障碍、致命性胸痛及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梗阻性肥厚型心肌病等情况禁忌选择心脏负荷试验。 6、胸片 胸片适用于排查呼吸系统源性胸痛患者,可发现的疾病包括肺炎、纵隔与肺部肿瘤、肺脓肿、气胸、胸椎与肋骨骨折等。心脏与大血管的轮廓变化有时可提示患者主动脉夹层、心包积液等疾病,但缺乏特异性。 7、CT 普通胸腹部CT扫描广泛应用于临床工作中,其清晰的成像对于大部分胸腹腔疾病可提供直观的诊断依据。注射对比剂选择性CT血管成像,已经成为主动脉夹层、急性肺栓塞等胸痛相关疾病的首选确诊检查,也成为筛查冠心病的重要手段。 参考文献 蔡飞跃,杨静,吴疆.胸痛的全科诊断思路[J].中国全科医学,,21(01):-. 国家卫建委权威科普项目[J].TheJournaloffamilypractice,,Vol.38(4),pp.-52PubMed *文章系本平台转载,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推荐阅读 1、新冠后遗症大量涌现!重要器官严重损伤,揭开残忍真相…… 2、活久见!医院医院:在住院部5个楼层纵火 3、中风的16个前兆,尽早发现能救命 4、"新冠疫情中最安全国家”榜单出炉,中国未列入三甲…… 5、史上最惨烈的啪啪啪! 小伙伴们好,跟大家说句悄悄话。 因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