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挂号有讲究,对症挂号节省看病时间

时间:2021-12-18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点击:
EDM营销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746.html
文/茶水图/来源于网络相信很多妈妈医院看病的经历,大眼妈相信医院大门开始就会头痛,因为科室一览表太复杂了,这个可不比菜馆里的菜单,各位妈妈们看看下图是不是有一种堪比皇上批阅奏折的感觉——不知道从何下手?到医院看病,挂什么科是很有讲究的。比如胸痛,还伴有其它一些不舒服,这时候是应该看心血管科?还是消化科?或是呼吸科......面对类似的选择题,想必即使有点医学常识的妈妈也拿不准,更别说普通的妈妈,那绝对是“伤不起”。大眼妈为此专门整理这篇文章给各位忙忙碌碌的妈妈们做一回科普,从挂号开始,如何能尽量少走弯路的挂对号还是一门节省时间的生活小技能。下面我们从儿科几大主要症状来聊聊怎么样挂号:01

呼吸道系统:咳嗽、发热、流鼻涕、打喷嚏等

症状发生≤2周,这属于急性病或者反复患急性病,这种情况是最简单的,只需要看普通内科就可以了;≥4周的,无论中间症状有没有完全消失,这类属于迁延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建议直接看呼吸专科(医院命名为呼吸哮喘科)或者五官科(耳鼻喉科);2周≤症状≤4周,这类情况酌情而定,一般专科号比较难挂,号源稀少,建议可以先去普通内科医生处做相关检查再决定需不需要看专科医生。02

消化系统:腹泻、呕吐、腹痛、便血、便秘等

症状≤2周,考虑急性病,建议看普通内科;≥4周,无论中间症状有没有完全消失,这类属于迁延性疾病或者慢性疾病,建议看消化专科排除胃肠慢性疾病(如食物过敏、炎症性肠病、肠息肉、慢性胃十二指肠疾病、肠系膜淋巴结疾患、功能性便秘等等)症状介乎2者之间的,还是上面的老话,先去普通内科做做检查再决定是否转专科治疗。注意剧烈腹痛这里要提醒一下急得晕头转向的家长,这种症状必须先看外科急诊!外科急诊!外科急诊!(重要的事情要说3遍)排除急腹症(比如阑尾炎、胰腺炎、腹膜炎等),大部分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凭问诊触诊就能大概排除有没有外科情况再决定是否回内科治疗,结果现实工作中看见很多家长抱着已经痛得蜷成一团迷迷糊糊的孩子在内科等候半天结果还是要往外科送,这样既耽误时间更耽误病情。03泌尿系统:尿频、尿急、尿痛、尿量异常、遗尿、外生殖器不适等尿频尿急尿痛:大多数属于泌尿系统急性感染,在普通内科医生处就能得到很好的处理,没必要挤破头地看专科医生;尿量异常(包括少尿、无尿、多尿):一般认为婴幼儿24小时尿量<ml,儿童<ml称为少尿,24小时尿量<50ml称为无尿。少尿、无尿要是起病很急,≤3天(72小时)建议先去泌尿外科或者普通外科排除机械性尿路梗塞或因膀胱功能障碍所致的尿储留,要是慢性起病者建议看泌尿内科或者普通内科;多尿,儿童尿量个体差异极大,如果妈妈们觉得宝贝尿量比平时明显多了要去泌尿内科或内分泌科排除相关疾病。各年龄24小时平均尿量如下表遗尿:儿童6岁后仍不能自主排尿而尿湿裤子或床铺,建议去泌尿内科排除局部炎症、尿路畸形、脊柱畸形等;外生殖器不适:男宝宝篇→阴囊阴茎及周围红肿热痛、异常包块凸起,这些都属于泌尿外科或普通外科范畴,不要浪费时间去挤内科门诊了;女宝宝篇→外阴瘙痒、有异味或者异常分泌物,症状<7-10天者考虑急性炎症看普通内科就好了,否则要看内分泌科或者皮肤科排除妇科疾病。04

心血管系统:胸闷、胸痛、皮肤发紫、呼吸急促等

大部分的胸闷胸痛在儿科里最常见的病因不是心脏疾患,而是肺脏或胸膜疾病,比如胸膜炎、肺炎、肺脓肿等等,所以出现这类症状首选不是看心血管专科,而应该先在普通内科筛查病因;皮肤发紫、呼吸急促:这类情况通常起病于婴幼儿阶段,有这类症状者需要去心血管专科排除各种类型的先天性心脏病;相反儿科心血管疾病最可怕而症状又不典型的是暴发性心肌炎,通常早期表现只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脸色苍白,妈妈们要是发现宝贝在感冒期间或者感冒后出现类似症状记得尽快去普通内科或心血管专科排除。05

神经系统:头痛、头晕、惊厥、肢体无力等

惊厥:儿科最常见的是伴有发热的惊厥,这类惊厥一般是偶尔发作,通常是伴有高热、神志丧失、全身抽搐,一般普通内科控制发热和原发疾病后惊厥就会消失。要是多次发热伴有惊厥或者在没有发热的情况下伴有惊厥者则需要在神经内科检查排除癫痫或其它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头晕、单个或多个肢体乏力:如果伴有感冒发热呕吐腹泻等,尤其是大孩子能自我表达的时候,这类不适称为伴随症状,只需要在普通内科治疗原发病就好了,否则就需要去神经内科做更详细的检查。06新生儿疾病出生后≤28天的宝宝我们统称为新生儿,在这期间发生的所有的疾病都需先在新生儿内科或新生儿外科就诊。这个阶段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黄疸,就是全身皮肤甚至眼睛发黄,部分家长因为老一辈传授的观念觉得新生儿皮肤黄是很正常的,确实,这指的是生理性黄疸。要是黄疸发生在出生后24小时以内或者持续时间>2周,黄疸退而复现、早产儿发生黄疸这些情况就要家长提请足够重视并尽快就医。07最后的温馨提示:慢性疾病或者比较复杂的疾病家长觉得需要找专家看病的,医院医院做的初步检查结果和相关病历带上给医生参考,这样可以避免重复检查浪费时间和金钱,另外一个节省时间的小窍门就是可以先挂号看同一专科的普通医生或者主治医生,他们熟知这类疾病需要做哪些相关检查,可以初步帮您开好验单以及建议您需要先排除什么疾病再到专家处就诊,等这些检查做完有结果了再预约专家面诊,直接给诊断治疗意见,对于医生和病人来说,都是节省时间的行为。这样描述病情带宝宝去看医生时,很多妈妈在叙述宝宝的病情时,其实并不准确。妈妈在描述宝宝病情的时要客观,不要随意夸大或缩小宝宝的病情。在向医生叙述病情的时候,首先要说清楚目前的症状,然后才是宝宝以前的情况。1体温发烧是许多儿科疾病的主要症状之一,很多宝宝就是因为发烧而去看医生,因此,妈妈一定要确切了解宝宝的体温变化。如果在家已经测过体温,最好能说明测体温的时间及次数,最高和最低时分别为多少度。还要注意说明宝宝发热有无规律性、周期性以及发烧时有无抽搐等其他伴随症状。2时间在向医生叙述的时候最好能说明发病时间、间隔时间等详细情况。以发热为例,从时间上区分就可以分为稽留热、间歇、不规则热、长期低热等,它们分别由不同的疾病引起。因此准确而详细地描述各种症状发生和持续、间隔的时间,对医生的诊疗大有帮助。3饮食生病时,宝宝的饮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影响,妈妈要观察宝宝在饮食上的变化。主要向医生叙述饮食的增减情况、饮食间隔次数的变化以及宝宝有无饥饿感、饱胀感、停食等现象。如宝宝有偏食的情况,应说明是喜干还是喜稀,喜素还是喜荤,有无病后停奶、吐奶现象;同时还要说明宝宝的饮水情况,是口干舌燥要喝水,还是总想喝水。如宝宝吃过不干净的食物,也要告诉医生。4睡眠宝宝生病时睡眠状况一般都有变化。向医生叙述时要说明睡眠的时间和状态,尤其是要注意与平时不同的情形。如是否久久不能入睡,是否稍有动静就会醒,睡眠中有无惊叫、哭泣、磨牙、出汗等。5大小便情况了解宝宝大小便情况也是医生诊断病情不可缺少的,应该将宝宝的大小便如实地介绍给医生,如大小便的颜色、次数、形状、气味以及大小便时有无哭闹等。6其他状态如有无出汗、呕吐、咳嗽等症状;四肢活动是否自如、颈项是否僵直;神态是否清楚,有无烦躁不安、哭闹、嗜睡、昏睡的现象。这些对判断疾病都有重要意义,爸妈的叙述越准确和详细,对医生的诊治越有用。7以往病史宝宝以前患过什么病,何时何地,什么时间,治疗效果如何,有无后遗症;有无对某种药物过敏的情况;家庭中有无遗传病史;家庭成员中有无肝炎、结核、伤寒、痢疾等传染病史。这些情况都要向医生说清楚。有时还需要向医生说明出生时情况,如出生时是否顺利、妈妈妊娠是否足月、妈妈妊娠时患过什么病、吃过什么药等。8就诊前诊治情况有些妈妈出于怕医生反感等多种心理,不愿把宝宝就诊情况告诉医生,这是错误的。医院就诊以医院求医诊治过,已服过什么药,剂量多少等,这些情况不要回避隐瞒,都要详细向医生讲明,以免重复检查浪费时间和短期内重复用药引起不良后果。回复以下就能查看到你最想了解的内容哦!辣评丨碰撞丨宝宝过敏丨婆媳矛盾丨创意丨粉碎谣言丨防暑丨受孕丨安全问题丨取名丨婴儿推车丨待产包丨产后护发丨宝宝教育丨定型枕丨证件办理丨产检丨绘本丨药箱必备品丨牙齿护理丨安全座椅丨海淘丨疫苗丨辅食工具丨防晒霜丨吸奶器丨入园清单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大眼妈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dygav.com/fnzzl/12153.html
------分隔线----------------------------